肇庆高新区作为全市工业发展火车头,吸引着世界各地知名企业进驻和高素质人才、务工人员来到这片热土发展事业,这给社会治安治理和人口管理带来挑战。
多年来,在高新区党工委、管委会和上级公安机关的有力支持和指导下,大旺公安稳走规范化、智能化、社会化思路,夯实基础数据布建,迎“粤居码”推广东风,先行先试早落地,在全市率先完成基础数据采集并全面推广应用,实现流动人口掌上管理突破性升级,很好适应匹配高新区人口发展现状,促成“粤居码”落地开花与流动人口融入本地社会的一场双向奔赴。
久久为功·稳底盘
“粤居码”落地离不开准确的房屋定位。早在2017年开始,在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,大旺公安持续扎扎实实开展“一标三实”数据采集工作,至今已采集高新区建筑物地址坐标数据11万条,场地、建筑物覆盖率达95 %。在“粤居码”试运行期间,安排专人攻坚1个月对11万条坐标数据进行“重、错、漏”问题核对清理,从而确保海量的坐标数据与建筑物一一对应,经系统后台核验准确率达99 %以上。精准的建筑物坐标数据库在“粤居码”小程序早期筹建阶段能够对接粤政图高效上传,不断充实区域建筑物地址标识,为现在小程序里生成的每一个二维码稳稳扎牢坐标底盘。
精益求精·赋名号
准确的房屋定位要赋予规范的地名。在高新区党工委、管委会的大力保障支持下,大旺公安先后获批专项经费拨款,支撑门(楼)牌规范管理工作开展。
户政民警首先对全区门(楼)牌的编排顺序、地域命名按照规范全面梳理,并通过实地查核,把存在编排顺序重、错、乱的门(楼)牌进行校对、修正、清理,对门(楼)牌尚未设置、缺失、破损等情况核实登记,对漏编的门(楼)牌进行补编,共制作安装标准门牌3万余个。准确的坐标与规范的地名一一匹配,从点到面到人,只需扫一扫“粤居码”随即刷到杠杠的精准存在感。
警民共建·试运行
从线上到线下不断摸着石头过河。为确保“粤居码”房屋二维码有效并且能正常使用,户政民警把龙湖古塘片区出租屋定为工作试点,组建警民交流微信群,与出租屋房东、租客反复普及应用、反馈短板。
今年5月,大旺公安组织社区民警到辖区龙湖古塘片区出租屋开展实地测试,在3栋出租屋64间出租房间逐一对应生成64个“粤居码”二维码,均正确可正常使用。通过现场教学,出租屋房东和住户很快掌握了“粤居码”操作的流程和管理要领。
共建共治共享·促落地
“码到小区、到村居、到校园、到厂企”蓄势待发。试点测试顺利落地后,户政民警随即把海量系统数据奔现,分批量生成各小区、村居“粤居码”房屋二维码并印制,各基层派出所以“粤居码”到小区、“粤居码”到村居、“粤居码”到校园、“粤居码”到厂企全面铺开推广。
“粤居码”的落地应用,妥妥圈了一波铁粉。房东纷纷表示,“‘粤居码’真是太方便!不再需要手动登记和统计,租房扫码就完成实名登记,不怕因犯糊涂漏登而被处罚。”极简的手续,包含着严谨的把关。
而租客大部分都是流动人口,“粤居码”对办理居住证则十分友好。“办居住证要提供本地生活半年的证明。以前我为了证明这‘半年’要么找公司人事部门,要么找房东拿房产证或合同,都很被动。现在直接扫‘粤居码’登记入住就是证明,期满还可以直接申请电子居住证,一切尽在‘掌握’!”租客方小姐给“粤居码”毫不犹豫加粉丝牌。
另外,大旺公安还通过“旺警创安2022”清查行动、到所到窗口办事查验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做好“粤居码”领码登记。
刻苦钻研·常复盘
磨刀不误砍柴工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从“一标三实”到“粤居码”,都是影响深远的基础工程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、公安分局局长宁娟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基础工程要用“小切口大变化”工作法、项目化工作法,用绣花功夫用心,必须做实做细。
为普及“粤居码”使用操作、注意事项和工作规范,在前期上级公安机关“粤居码”视频培训会学习基础上,大旺公安积极与湛江、端州、四会等地公安机关学习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做法,引入他山之石结合本地推广。
有空就摸索“粤居码”小程序后台管理功能,确保熟练掌握使用,成了户政和派出所民警每天打卡事项。开设警种小课堂,锲而不舍推进高新区新开发地域“一标三实”坐标数据精准采集,为今后肇庆高新区发展地标管理继续打牢基础。
经过温故知新回头看,大旺公安在“粤居码”推广应用过程中提炼出务实严谨的、好操作的、可复制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法,并得到上级公安机关的高度认可,在全市“粤居码”推进会议上作经验介绍。
“粤居码”的落地广泛应用,大大助力了肇庆高新区流动人口管理,让市域社会治理更便民、更高效、更规范、更有抓手。下来,大旺公安将专项开展推广工作,让高新区的市民朋友们:持“粤居码”,悦居广东。
文|何志凌、周延华